临床上,我们遇到不少患者表示:自己由于腹痛难忍去医院,检查才发现患有胆囊结石,然而有些医院建议直接切胆治疗,这让患者非常纠结,有胆囊结石到底是保胆取石还是直接切胆呢?
四川十大外科名医、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指出,由于过去医学技术不发达,对胆囊功能认识不足,治疗胆结石奉行“一刀切”,导致大量健康的胆囊与胆结石一起“同归于尽”。
事实上,绝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是不需要切胆的,胆囊功能完好,却因为结石而丢失胆囊器官,这真的得不偿失。况且,切胆并不能彻底解决结石问题,不仅会造成胆总管结石、继发肝内胆管结石,还会给人体带来很多的影响,让我们继续往下看↓↓↓肝脏分泌胆汁是24小时不间断分泌的,胆汁通过肝管、胆管送入胆囊,并在胆囊处浓缩。人进食时,浓缩后的胆汁一次性被挤出,经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,帮助消化酶消化食物。
切除胆囊后,胆汁缺乏储存、浓缩,随着肝脏的分泌,直接被排入肠道,参与消化功能。当进食的脂肪含量高时,脂肪就无法完全消化,容易导致腹胀、胃胀胃痛、拉肚子、大便浓稠。切除胆囊后可能会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,胆囊切除术后,在空腹时,胆汁也会持续进入肠道。此时没有食物和足够胃酸中和,胃十二指肠蠕动弱。胆汁会在十二指肠蓄积,达到一定压力后就逆流入胃,这样就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。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表现包括:胃胀、胃痛、反复嗳气、嘴巴苦、胃烧,还可能有胸口痛,而且餐后更严重。
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逐年增高。胆囊切除术综合征,指的是胆囊切除后,仍然存在甚至右上腹痛不适,甚至比原来还重。
究其病因,主要术中损伤肝外胆管,导致胆管炎、胆管狭窄。所以,有部分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症状反复甚至加重。胆囊切除后,胆囊对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的作用,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,引起了胆总管代偿性扩张,从而又使胆总管内的胆流速度变慢,并发生旋涡或涡流,从而继发胆总管结石。胆总管结石病情更严重、处理难度更大,并且随时还可能引发梗阻性黄疸、急性化脓性胆管炎、胆源性胰腺炎等致命并发症,严重威胁生命安全!近年来,许多欧洲学者发现在患结肠癌的病例中,不少病例都有胆囊切除的病史。有学者指出: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较未行胆囊切除病例大幅增高。
这是因为,胆囊切除术后更多的胆汁循环影响了细菌的降解,由此产生胆盐池中的次级胆酸的含量和比例增高,而次级胆酸具有致癌或协同致癌作用,故易发生结肠癌变。胆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研究发现,它具有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功能,不仅有存储、浓缩、排泄胆汁这些功能,还有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、保护肝脏和肠道、分泌、免疫等重要作用,是维持生活质量的重要器官。
▲胆囊的十大功能
在胆结石治疗到底是“切”还是“保”的问题上,首先要明确患者的胆囊是“好的“还是“坏的”,也就是测评胆囊功能。如果检查显示胆囊是“好的”,那么就保胆,让健康的胆囊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服务,不要盲目切除它,如果检查或者在手术中发现患者的胆囊已经“坏掉”,那就只能切除。
保胆取石技术,历经近30年的迅猛发展,已经非常成熟并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。目前全国已有500多家专业医疗机构开展了这一先进术式,从循证医学上证明了保胆取石手术的效果与安全,帮助广大胆结石患者避免了盲目切胆所带来的弊端。
优势一:保留胆囊,避免各类胆囊切除后遗症
取净结石的同时,完整保留胆囊和胆囊功能,保障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。
优势二:安全微创,术后恢复快
手术创口微小,术后恢复快,1天即可下地活动、进食,一般住院7天即可出院,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。
优势三:方式灵活,应保尽保,应切则切
如果在手术中发现胆囊不宜保留,可无痛苦地迅速转为胆囊切除术,避免二次手术。
最后,四川结石病医院温馨提醒:对于想要做保胆取石的患者来说,一定要积极治疗,越早发现、越早治疗,保胆几率才高,才能保全胆囊的功能,让胆囊继续为人体服务;如果因拖延而错过最佳保胆取石时机,导致胆囊萎缩、病变,那就只能遗憾切除胆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