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,许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,或只是上腹隐痛、胀闷、餐后饱胀、消化不良等轻微症状,还有不少患者是在体检时,B 超检查意外发现胆结石。这让很多患者认为胆结石不是大病,拖一拖也无所谓,可以先不治疗。
事实上,胆结石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胆囊的健康,胆囊不仅是胆汁的储存袋,更与多个脏器交叉相连,一旦发生异常或恶变,不仅伤及胆囊本身,还会连累胆总管、胰腺、心脏等多个器官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有时结石因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食物后,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移动从而阻塞胆囊管,引起急性胆囊炎,主要表现为胆绞痛,常在饱餐、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发作。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,呈阵发性,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,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,可伴恶心、呕吐。
结石引起的慢性胆囊炎则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,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、吃高脂食物、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,或者有饱胀不适、嗳气、呃逆等,易被误诊为“胃病”。
胆囊结石对胆囊粘膜的长期、慢性刺激会诱发胆囊癌的发生。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,约70%-80%的胆囊癌伴有结石,并认为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一种癌前病变,这也是胆结石最严重的并发症,一般来说,结石的时间越长,结石越多、越大,诱发胆囊癌变的风险也越大。
许多患者认为小结石危害轻,但实际上,小结石容易随着胆汁的排出,或是我们体位的改变,通过胆囊管掉入胆总管中,结石一旦梗阻在胆总管,引起胆汁淤积,从而导致胆道内压力不断升高,胆汁中微生物或内毒素反流入血,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,出现皮肤黄染、高热、剧烈腹痛等急性胆管炎症状,急性胆管炎不及时手术解除梗阻,将出现严重感染、休克及精神异常症状五联征。
△从39岁患者胆总管中取出的巨量结石
在中国,50%-80%的胰腺炎由胆结石引起。因胆总管和胰管共用一根“下水道”,当这个下水道被结石嵌顿“堵住”后,胆汁就会异常反流进入胰管,使胰腺消化酶被激活,从而产生胰腺自身消化而出现的一系列急性炎性反应,这就是“胆源性胰腺炎”。
发生胰腺炎时,“消化液”便会对周围的脏器如腹膜、小肠、血管等进行侵蚀,危害十分大。胆源性胰腺炎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治疗,引发重度胰腺炎,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,死亡率高达70%!
结石在胆囊内长期压迫、刺激胆囊壁导致胆囊炎症、水肿,使胆囊壁的血管受压,局部缺血坏死,引起胆囊穿孔。胆囊穿孔后,脓性胆汁直接流入腹腔,引起胆汁性腹膜炎,这是较严重的胆结石并发症,表现为腹痛突然加剧,腹肌压痛,严重时可休克,危及生命。
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,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,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,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,从而发生心绞痛,称之为“胆-心综合征”。
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肠道,要经过胰管,胰管和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处汇合,一起连接肠道,这个地方叫壶腹口;如果结石停顿在这,不断刺激周围组织,造成水肿,胰腺分泌的胰液也无法分泌出去,很容易导致胰腺组织水肿,出血,坏死;也会导致细菌、病毒及毒性物质进入胰腺内,可能对胰细胞产生更深远的影响,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,而肿瘤大多数发生在胰头部。
看完胆结石的危害
你可能会有些惊慌
但不必过于担心
通过“早发现早治疗”
是可以避免这些危害的
对于胆结石的治疗,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表示,过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,得了胆结石只能切胆,医生往往建议结石小就先不用管,等结石长大了,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,把结石和胆囊一起切除,因此造成了胆结石拖延治疗的情况比较普遍,很多患者都出现了很严重的并发症,给患者的生活和经济造成很大负担。
然而,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,历经近30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,新式的保胆取石技术已经十分成熟,可以在胆结石对人体造成严重后果前,将它取出,并保留有功能的胆囊,保护整个胆道系统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,避免胆结石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。
因此,胆结石无论大小,都应该坚持“早发现,早治疗”,想保胆取石治疗的患者更应如此,越早发现治疗,保胆几率越高。不痛不管,拖延治疗只会将结石“硬生生”拖大,拖多,导致胆囊萎缩、病变,再想保胆时,已丧失保胆资格,只能遗憾切胆。